跳转至

介绍

约 3387 个字 1 张图片 预计阅读时间 23 分钟

说明

没有笔记的东西会放在这里

理论力学

课程介绍

感觉更像大物刚体的plus,算是力学系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课,更多关注点放在在物体运动方面。难度真心不大,课后会有三个力学实验+一个创新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可以尝试做机器人的。理论力学主要分三大块: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后面的会用到《高等动力学》这本书,但其实也就是简单介绍了一下虚位移、达朗贝尔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方程,涉及很浅而没有深入介绍。

个人比较不满意的是分析力学涉及的比较少,毕竟分析力学还算比较重要,但是后面用的不多也没什么所谓(

老师是贾铮老师,是一个非常厉害而且讲课非常好的老师。学不会是我的问题,不是老师的问题。

强基班还会抽一节课去庄表中老师建的强基实验室(玩具展览室)特别有趣,基本上是生活里的力学知识,庄老师还会给每个人发玩具,真的超级好

关于考试

考试不难,基本上把例题和课后习题搞懂就行。我自己考试的时候基本上是做出来了,而且一些坑应该是没踩到但是结果却是不大好。(不过按金老师说的这门课就是会存在感觉算对了结果算错了。)

个人感觉难点应该在运动学部分,后面的如虚位移的东西考的比较简单(按贾铮老师的说法是很容易拿分的)

材料力学

课程介绍

忘记是谁说的了,形容材料力学就是在研究一根杆变形的问题。其实我一直很纠结这个名字,感觉这个名字怪怪的,很贴切有很不贴切,主要是在研究材料的变形问题。曲老师和尹老师讲课很平淡但是讲的很清楚。曲老师人真的超级好,我当时五一前问他问题,结果他五一的时候还记得五一回来上课的时候还给我答疑。

曲老师的课会有一个课程项目,基本上你研究什么都可以,但是要给出一份研究报告,按照曲老师说的说法是即使没成果也可以写写你找的文献资料什么的,今早准备不要拖到太晚(因为很早布置不提的话真的很容易忘哈哈哈),感觉很多人把SRTP的东西套进去用,但是我的SRTP很不好做就没弄了。

殷雅俊老师的课有稍微看一下,讲的真的很好,尤其是在弯曲那一块,加深了很多东西的理解。我觉得上册的东西复杂程度远超下册,因为接触很多基本变形,而且计算量很复杂(特别讨厌算惯性矩)上册的作业有一个别人录的讲解视频可以看一下,下册的内容我觉得没那么难了,作业也相对容易,看答案应该能看得懂。

考试看看历年卷,出题思路基本一样。

材料力学笔记 但是英文且不全

数理方法

说明

因为数理方法合成一个六学分的课而且在秋冬上完,陈伟球老师既要上弹性力学又要处理院里面的事情所以应该是由他的学生伍斌老师来上,不认识,不了解()

课程介绍

前人之述备矣

但对我来说好像比较折磨的是理解不是背诵哈哈哈哈

鲍老师之前说过航院想单独开这门课,所以现在数理方法单独抽出来直接一学期上完,好处就是数理方法后面的勒让德方程、贝塞尔函数那些级数解法就比较容易串起来。之前和黄志龙老师讨论过这门课,原本物院开的课会往里面掺一点物理里的东西(比如说量子力学)但是我们本身用的比较少,所以我当时也认为应该航院自己开没必要讲这些东西。但是从这门课角度来说这些又是必要的,因为这些对于理解球函数等特殊函数有很大很深的帮助。

但是我总觉得一学期上完量太大而且太赶了(

鲍老师上课喜欢把知识点讲透,注重怎么来的,但是总让我感觉他很急(不是),但是是很有趣的小老头!之前还让我给他带咖啡哈哈哈哈

陈伟球老师比较偏知识点陈列,注重梳理,然后补充各种知识。人也超级好!

教材推荐

推荐顾樵老师的《数学物理方法》,这本教材简洁,感觉比大多数数理方法教材都清楚,里面基本上是简单知识点讲解和题目讲解,尤其是对于分离变量法的讲解我觉得比课本上的清楚很多,缺点就是级数解法后面的深度无法应对教材深度。

然后就是很传统的吴崇试老师的网课了哈哈哈

电工电子学及实验

课程介绍

老师是孙晖老师。老师是好老师,课程设置真心有问题。(不如说这类基础课程多多少少都有点xx)

平时要做7次实验,实验前要刷慕课+预习课,前后两次不用写实验报告(不得不提我做这个实验就没有顺利过),MOOC上要听课而且要做自测题。加上平时作业和小测其实事情算是非常多的。

自我感觉比较难的是前面的电路分析(第二章),其他部分就还好,课后稍微过一下认真把作业写一下应该就能理解,其实都是一些比较套路的东西。感觉课上有些东西并不需要知道原理,只需要知道怎么算就行(但孙晖老师很喜欢把原理讲透导致我一点都听不懂,然后就摆烂没听。)复习课一定要听,因为课程内容很杂,所以一定要有老师领着梳理一遍(因为被冲了好几节课所以孙晖老师没有讲复习课,我后面去听马吉恩老师的复习课)

关于考试

考试不太难,但是要记得东西很多,把MOOC上的测试题看一下,然后平时作业好好做应该就行(不得不说这次考试前发生了一些事情心态炸了大题没一道完整做出来的)

电工电子学答案后面是有附自测题的,个人感觉中等偏上,有时间写,没时间也可以不写。

我的电工电子笔记整理

计算方法

说明

以前的计算方法时由孙方裕老师上的,现在好像改成老妖上的了。孙老师理论性特别强,老妖应该比较擅长程序这一块。

课程介绍

好老师,上课思路清晰,但是就是老师嗓子不太好经常咳嗽有点影响听课。但是课件质量却是不错。我每次上课只听一半,但是看课件都能美美自学。

不过据说孙老师要退休了就蛮可惜的

课后一两道习题+两周一次上机题,有一次其中测试,内容都是很基础的数值计算方法,配合科学计算导论食用更香(不是)。

无论如何计算方法可能是你大学课程中学到的最有用的一门课,他教会你如何用数值的方法去逼近一个连续的方法,奠定了数值仿真的基础,乃至到研究生阶段都非常有用。尽管现在很多算法都有现成的库,但是你得懂得这些库在那些方面容易有误差,又该如何去改进这些误差。我自己 SRTP 中用到了龙格库塔法就是自己手搓的。

考试

但是我们这次考试的时候特别喜欢考误差分析。老师复习课的时候反复提误差分析结果真的一堆误差分析。所以真的真的要注重复习课!但是平时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照着课件或者课本稍微推到一下,其实不难。(不得不说我考前推导了一下RK算法的局部截断误差和绝对稳定域结果就考到了)

我的计算方法笔记整理

工程热力学

课程介绍

基本上是大物热学部分+普通化学热力学的部分,主要是研究气体各种变化过程各种状态量的变化,很杂,而且注重查表,书编的很一般很一般,作业答案的精度也有点问题。

好像是普通班的必修课,但是是强基班的选修课。

库老师的PPT还算简洁所以很推荐对着PPT稍微过一下,然后基本上把课堂例题做一下作业过一下就没什么问题了。考试一般从作业和例题里出。

整理的笔记

科学计算导论

课程介绍

基本上是讲解MATLAB的用法和一些比较基础的科学计算方法,因为自己是用写C++比较习惯所以写MATLAB有点不太习惯,老师上课会讲MATLAB的基础用法,基本上是很简单的概括,很多东西是要自己学的,所以作为一门语言导论课是不太建议的,需要查很多资料。需要人工智能

有五次作业,英文题目,一次一般是五道编程题,我觉得作业量算大的,基本上思路、编程、调试要花半天时间,如果要用到新东西的话还得查所以蛮费时间的,有一个课程大作业,我们是一个登月模拟,一个乒乓球、一个最短路径,要用到GUI(不太好写),第八周会有一个简单答辩所以你基本上要一两周搓出一个简单模型,考完试后上交大作业,感谢这点,不然我会崩溃的(有n个大作业要赶)(甚至现在还没写)。还有一个期中考试,基本上是会的就会不会的就不会。

My Assignment

航院的学生暑假应该要上一个科学计算训练的小学期课程,这个课程的内容更加基础。

关于Matlab

Matlab 的长处在于对于矩阵的运算,基本上把计算机的性能榨干了。他的语言基础是 fortran,所以和传统的编程语言会有些不同。Matlab 也能求解一些简单的系数比较难算的含参线性方程组(指弹性力学的一些作业),力学有些仿真研究能用到 matlab ,所以他用处还是挺大的。

智柔体力学概论

总结

事情不算多,给分很好。

Introduction

  • 学分:1分

  • 课程难度:🌟

由曲绍兴老师开的课,主要内容是智柔体,也就是软材料方面的一些东西,偏介绍性,不会有太多原理性的东西。软材料这方面算是应力所里面一个比较大的方向( 虽然应力所现在也没几个方向 ),所以同时还有贾铮老师、宋吉舟老师、陈哲老师、毛国勇老师等其他做软材料相关的老师过来做介绍。内容涵盖水凝胶、可穿戴软体设备、3D打印、软体机器人,如果对这一方面感兴趣听听还是有所收获的,我不感兴趣(也不打算做这一方面) 所以就愉快地当做了水课

平时作业一般是老师给出几份参考文献,你选择其中一篇去阅读,然后写一份评审报告,字数没有要求(我自己是写三百字左右的)。我是当作练习Latex。因为偏讲座性质所以没有考试,期末是你自己选一篇相关文献,读完后写一个报告并作一个展示。我的选的是An intelligent spinal soft robot with self-sensing adaptability笔记(仅供参考)。报告时间很短(2~3 分钟),建议是讲讲其创新点和不足。

给分好不好其实无所谓,也就一学分的课,不过给分是真的好。(_ _)

一些碎碎念:

作业虽然不多,但是每周读一份英文文献还要写评审意见就有点折磨。我读都读不懂,竟然还要点评其创新点和不足,多少有点贻笑大方了。

说实话,确实是一个练习阅读文献的好课程,但是个人认为文献难度感觉比较大。不如发一篇综述

我跟我朋友吐槽后,她的总结:

我吗?

不得不说很精辟